技术论文
数字化工具重塑监理、推动组织升级
2022-06-24
--2022--
数字化工具重塑监理、推动组织升级
申长均
摘要:
监理工作方法论的研究,是在项目协同服务理论的指导下,在监理行业生存状态分析的基础上,协助引领项目成功而达成监理成功的研究。监理工具就是围绕监理工作的项目信息采集、专业和加工的工具。监理工具的开发要符合监理工作实际。监理工具分为个人、项目和企业工具。工具的使用,让监理工作更规范、监理信息更真实、监理行为更透明、监理形象更正面,改变了项目中监理的地位,重塑了监理。监理工具的应用,能激发监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改变企业发现培养人才的方式,项目监理机构组织得到优化,推动监理企业从科层式结构转升级为网络复合式结构,提高组织资源利用效率。
关键词:方法论 工具 项目协同服务 信息化 组织升级 科层式、网络式
2020年7月21日,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在西安举行的监理企业信息化管理和智慧化服务现场经验交流会,筑术云的监理项目现场与会议的音视频互动,将项目现场拉到参会代表面前,引起了参会代表的热烈反响。信息化推动监理企业转型升级成为热点。
1988年试点的监理行业,带着理想中政府体制对监理的期望,遭遇到现实中市场机制的错配,“三控两管一协调”——高定位、全过程的体制既定目标,在市场机制的制约下没有实现。监理行业鱼龙混杂,没有达到体制设立之初的期望。监理行业迅速从朝阳行业巡视的蜕变,导致了监理行业前景的迷茫和政府的失望。政策体制推动30年多年的监理行业,似乎要在市场机制中沦落。
2017年国办发19号文《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及其随后的系列落地措施,全过程工程咨询、购买服务进行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监理单位向政府报告质量监理情况、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1]等等,又为监理转型升级带来了希望。
面对种种困难的监理行业,在信息化时代,转型升级?提升地位?是监理行业、监理企业、监理人员应当考虑的问题。
001
1.1 方法论的概念
方法论,就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方法论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理论体系或系统,通常涉及对问题阶段、任务、工具、方法技巧的论述[2]。
监理工作方法论就是根据建设监理制度、市场机制和监理行业现状,以解决监理行业问题为目标的认识监理行业、改造监理行业的方法理论,涉及行业问题、任务、工具和方法技巧等。
1.2 监理围绕项目信息开展工作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反馈等手段,对系统所拥有的生物、非生物、资本、信息、能量等资源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并实现既定系统诉求的生物流、非生物流、资本流、信息流、能量流目标的过程[3]。
项目建设过程,就是业主单位通过合同将拥有不同的资源要素的参建单位组合起来,按体制(工程建设基本程序)要求,运用自身和参建单位所拥有的要素资源,达成项目建设目标的过程。
监理制度来源于国际的项目管理制度(建设监理规范的英译名为Code of cong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探究监理工作方法论就要围绕项目展开,搞清楚项目、项目管理的实质,监理在项目中的作用地位及工作方法就会渐次明晰。
社会的正常职能依赖于信息的产生、转移和加工。项目管理和监理的正常履职依赖于项目信息的产生、转移和加工。监理工作围绕项目展开,信息是监理工作的基础,体现监理工作的成果,工作素材和效果都离不开信息。
监理单位对形成项目实体有重大影响的的资本、组织(生物)、材料设备(非生物)、能量、强权等项目依赖的主要资源都不拥有主导权,其能运用的只有自身人力、人力所具有的能力和项目信息。不拥有项目主要资源,在体制强权有限加持下,实现体制理想化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无异于天方夜谭,在市场机制下建设监理制,从朝阳产业蜕变是必然。“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资源有限的监理必然成为体制、业主乃至施工企业的“背锅侠”。
1.3 监理求存探究
质量安全乱象,病急乱投医,助推了1996年的强制监理和1997年《建筑法》,明确了监理的主体地位。在强制监理推动下,市场迅速膨胀,协助市场迅速理清了监理在工程建设中的责任性和程序性作用。研究分析表明,由于政府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的错配,项目中监理的全过程管控作用日趋衰微,已从“三控、两管、一协调、一履职”全覆盖的服务活动,收缩为“质量控制、资料管理和履行安全法定职责”,怀抱理想的高素质人才逐步离开监理行业,监理蜕变为程序合规型和责任承担型行业[5]。鱼龙混杂,手续监理、挂牌监理、挂靠监理等市场合理不合理的乱象,造富了一批监理人。大大出乎对监理制度怀抱期望的体制预料。
体制政策助推下的监理求存,寻求强权再加持是第一选择。在“放管服”思想主导下,虽然监理不断呼吁,体制综合各相关方利益,终究没有实质性回应监理诉求。
逐步落地的2017国办发19号文中,反映出体制求稳求变的趋向。购买服务进行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监理单位向政府报告质量监理情况,实质是加强强权对项目过程的控制,可以减轻部分监理承担的体制职能负担,无法解决监理行业的生存发展问题。
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建筑师负责制,是要提高工程建设各阶段咨询服务的专业技术深度、服务阶段长度和专业领域跨度。从技术深度上讲,监理与设计、造价、招标代理、施工等相比优势不多;在专业化分工日益精细的今天,其他咨询服务单位离项目现场越来越远的今天,监理在工程建设服务阶段长度、各相关专业领域跨度方面,具有其他咨询服务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看到监理转型的未来和希望。
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似乎建立政府、企业、项目相关方一体化信息平台是最优解。在目标不同的跨组织项目体系中,追究自身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的基础上,即使强制使用,各怀鬼胎的项目关联方,光鲜亮丽的一面展现出来,昏暗晦涩的遮蔽下去,信息屏蔽和信息扭曲是利益的驱动下必然。一体化平台,难以实现,是体系的又一次理想。
认清自身市场地位的监理,在寻求体系政策再次致富无望的前提下,处于工程咨询服务食物链的低端,与项目实体和各相关方密切接触,获取的信息最原始、最基础、最广泛、利益相关性最小,最具有奠基性、决定性和稳定性[4]。为业主服务的市场机制下,监理提供的过程真实信息,最有可能协助和引领项目达成业主建设目标。建设基于监理有限信息的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平台,是有可能的。
监理企业的出路在于,一是做好收缩后的传统监理业务;二是向全过程工程咨询转型;三是从项目成功角度出发,构建基于监理真实信息的信息化系统。
监理行业的发展,从现实角度讲,监理企业要利用自己的信息有限优势,在监理业务数字化的基础上,协助项目构建以监理有限真实信息为基础、协助项目成功的有限信息化平台,用监理基础员工采集的有限真实信息,牢固确立监理在项目管理中的基础地位;组合监理企业所拥有的高端人力资源,向全过程工程咨询及相关业务扩展。
1.4 监理工作方法论研究
信息是监理工作的基础,监理工具必然是信息化工具。项目监理的目标是协助引领项目成功,开发研究监理工具,站在监理角度考虑,要认真考虑项目成功。工具在服务监理业务的同时,要为项目成功做贡献。监理企业使用监理工具,既巩固和强化了传统监理业务,又潜移默化具备了向项目管理、全过程工程咨询转型升级的条件。
项目协同服务理论是研究项目成功的理论,是在承认“项目参与方在项目上有共同目标”的基础上,认可各参与单位“更多的是本身目标”,正确面对项目参与方由于目标不一致产生的相互制衡、组织关系紧张、工作效率低下,是对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参与方目标基本一致”假设的完善和修复,是从项目跨组织角度补充和完善以业主为主导的项目管理。项目协同服务系统的构建是以项目建造全过程为研究对象,以项目现场为中心,以实现项目建设目标和参建方各自目标为目的,以参建单位个人履职和参建组织合同履约为基础;以项目存在问题为导向,以现场信息为纽带,建设单位主导作用明确,参建单位协同工作,互促效应、协同效应和自组织效应明显,组织和跨组织内外部沟通、协调通畅,参建方共赢的跨组织协作系统。“人”是核心,“行为”是基础,“信息”是血液[6]。
监理工作方法论研究,是基于项目协同服务理论对项目管理的再认识,研究体系中监理如何发挥作用、协助引领项目成功而达成监理成功的研究。
002
2.1 监理工具简述
使用工具的目的,在于提高生产效率。从蒸汽时代到工业4.0,工具的迭代升级,促进员工、企业的转变,带来产业模式或产业结构转型,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明进步,形成了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科技社会。
监理的有限真实信息是构建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系统中奠基性、决定性和稳定性因素,监理信息对监理工作、项目管理工作和全过程工程咨询工作有重要作用,监理工具是监理信息化工具。
项目信息产生后,只有采集为文字、照片、音视频、传感信息,才能转移和加工,才能引发管理行为。依赖物理工具采集的信息,如视频信息、传感器信息最原始、最真实、最基础,适合于条件稳定、基本固定的场景,在项目建设阶段,能起到提升形象的重大作用。项目建设过程阶段多,场景多变。除个别点靠视频外,项目完整信息,大多要靠人采集。人工形成的图纸、书面、BIM模型等正式文件,是项目不同阶段的结论性文件,虽然会有变化,具有原始、基础的作用,适用于工程建设全过程。而施工过程大量的口头、项目情况的即时和周期性文字汇报,会出现信息屏蔽和信息扭曲。
监理信息化工具中的信息,来源于监理。传统监理信息化系统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基层监理人员的上报及上传,容易出现信息屏蔽和信息扭曲,对促进项目监理工作、发挥监理协助和引领项目成功作用有限。总监宝的开发,是在研究项目成功的项目协同服务理论的指导下,在监理工作行为数字化研究、监理工作游戏化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监理工作行为的基础信息在以项目协同服务理论指导下构建的监理信息化系统中运用,能自发的促进信息真实,为监理企业和项目参建各方提供有限真实信息,有利于项目决策、参建各方利用监理信息决策管理,有利于监理企业对项目监理机构的管理。
在大力推广信息化的今天,工业制造向智能化、定制化、无灯工厂迈进。建筑领域项目的不确定性、不对称性、复杂性和模糊性,决定了其信息化程度仅处于农耕向工业文明转型初期,还处于个体农户向使用机械化工具的初级阶段。在人工智能没有飞跃性进步的今天,依靠视频、传感器采集的信息有限,项目信息的采集还是要靠不同能力、不同专业的人来完成。基层监理人员的工作过程,实质上是信息采集过程。
信息转移和处理,借助即时通讯工具(微信)、ERP系统、网络和传统的收发文、数据处理技术等,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汇集效率,大大减小了监理人员数据汇总处理工作量,大大提升了监理工作效率。有限真实信息,缩小了参建各方的信息不对称,大幅提升了决策效率,为创建网络型组织创造了条件。
利用基层监理人员采集的信息,经项目监理机构高水平人员的加工处理,形成的进度、质量、投资、安全等报告,体现了监理的专业水准,能规避项目风险,为业主决策提供了依据。
2.2监理项目工具
监理工作行为数字化始于2015年总监宝在研究监理工作基本行为时的创新。现已被大多数监理信息化系统使用。
信息采集简单,不改变监理工作行为,“原来咋干现在咋干”!工作时用智能手机采集项目真实情况下的实体和管理信息,它包括巡视、验收、旁站、检验、机械进出场、问题管理、质量检查、安全检查、会议、收发文等。
信息处理简单,工作只做一次,台账自动生成。巡视台账、验收台账、旁站台账、检验台账、机械进出场台账、问题台账工作后自动生成,减轻监理工作负担。
阶段性工作只做一次,阶段性工作和程序资料是履行监理规范应做的规划性、审批性工作。监理规划、实施细则、合同、施工许可证、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批、总监任命书、开工令、工程计量文件等程序性、阶段性文件做完后上传到资料柜,永远在线,永不丢失。
监理日志草稿自动生成,保障了监理日志的覆盖面。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功能已全面应用。监理日志、旁站记录等已具备个性化、自定义初级功能;监理周报、月报、阶段性报告智能化生成工作已列入预研计划,信息的高级处理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信息传递高效化,项目投屏、微信小程序、APP群消息、项目看板、工程日历是信息传递和转移,用于发挥业主主导作用、协同作用和自组织作用。
2.3监理企业工具
公司级OA审批、组织管理、企业资料、企业发文、考勤、项目管理、绩效管理、客户管理、投标管理、合同管理、中控管理满足监理企业管理要求。
003
3.1 监理工作更规范
项目监理机构长期游离在各项目,项目监理人员是否履职、工作好坏很难量化表达。基于项目协同服务理论指导下的监理工具,在监理工作分解的基础上开发,规范了企业、总监、监理工程师、监理员、资料员等员工工作,明确了标准,简化了工作行为,减轻了监理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能力和效率。
3.2监理信息更真实
为了防止个人采集信息的屏蔽和扭曲。采集信息时系统要求有图有真相,组织上采取小组对群体单位工程负责模式,用多信息来源保障信息的真实;信息通过大屏和微信小程序和微信群分享给施工和业主单位,形成异体监督机制。冗余信息给信息处理带来一定难度,但保障了现场清晰透明,保证信息真实。
3.3监理行为更透明
采集自现场的进度、质量、安全等实时信息,通过项目投屏、微信小程序、微信群等转移分享给参建各方。项目进展一目了然、实时可见。每天监理工作公开透明、及时通报现场情况,监理成果实时体现,引导监理人员正常开展工作,重建了参建各方对监理的信任。
3.4监理形象更正面
监理工作数字化形成的信息池,项目真实信息的实时交互,消除了各单位、各层级的信息阻塞和失真,促进项目跨组织体现业主的主导效应,发挥各参建单位的协同效应和自组织效应,是项目从混沌走向有序的重要保障。
无人机、执法记录仪、智能安全帽、视频监控、指挥大屏的应用,彻底打破了监理仅仅依靠传统的口头、文件和会议管理沟通展示模式,监理成果实时可见,改变了监理形象。
实时的项目施工情况;不同的阶段性监理工作,都设置了模板和提示,避免监理工作疏漏。系统能自动汇总监理工作情况形成日志草稿,减轻日志编制难度,全面反映当天现场监理工作。详实的监理工作数据,反馈给各方。各阶段监理资料档案能自动或上传到云平台,确保监理资料连续和完整性;监理采集的信息能进一步加工处理,形成各类监理工作报告,体现监理工作能力,提升监理工作水平,监理形象更正面。
监理工具的应用提高监理效率、重建监理信任、改变了监理形象、提高监理工作水平。
004
4.1 调动基层工作积极性
结合游戏化设计,员工考勤、巡视、验收、材料进场、旁站、发现问题、闭合问题、编写日志等,工作都有积分。积分与绩效挂钩,工作明明白白,多做多得。原来两个人都干不好的工作,现在一个人干的有多又好;原来催着都不到现场,现在主动去,每一个工作面都反映的清清楚楚,极大的调动了基层员工工作积极性。
4.2 改变发现培养人才方式
信息化工具公司可以清晰的知道每个员工的工作数据,画出每个员工的工作画像,为每一个员工做好职业规划。
员工工作数据分为五类:工作积极性数据(巡视、旁站、材料验收)、业务能力数据(发现问题、闭合问题)、文字能力数据(编制通知、日志、周报、月报)、综合能力数据(完善资料、重点事项安排、危大工程安排)、执行力数据(进度跟踪、重点事项跟踪)。通过员工数据,选拔有潜力的年轻人及时走上总监助理、总代岗位;工作踏实,没有提升潜力的员工,在监理一线,能按公司要求积极工作,既能发挥作用,也能得到业主和施工单位的尊重。工作能力不强、工作态度不好、工作不认真、混日子的员工将无法在公司立足,自然淘汰出监理队伍。监理工具的应用,改变了员工工作态度,有利于员工的发展和公司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队,改变了企业发现培养人才的方式,改变了企业监理人员结构。
4.3 项目监理机构组织优化
常规监理工作是单兵作战,一个人或几个人负责不同部位、不同专业的工作,只有具体工作人员对所负责工作最清楚。监理人员工作行为数字化以后,信息都汇总在系统内,所有监理人员都可以随时查看,消除了监理部内部之间工作信息的阻碍和孤岛现象。将原来监理个体服务,变成利用团队信息服务。过去监理靠个人,监理工作难、沟通难、体现难;现在工作靠团队,工作简单、沟通方便、易体现。
项目监理工作划分为信息采集(监理员、资料员和监理工程师)和信息处理(总监、总代、总助)两类,简化和明确了基层监理人员工作标准,降低了基层监理人员能力要求,信息转移由系统自动完成。工作与得分挂钩,激发了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了个人工作效率,减少了项目人员。在不改变监理人员素质的情况下,实现了低水平人做中水平事、中水平人做高水平的事[7],项目监理机构成本降低、管理水平提升。
总监总代利用大家信息开展工作,能力得到了提升;项目总监调整可以无缝对接,避免了项目被核心员工绑架、公司被项目总监绑架的现象[7],项目监理组织得到了优化。
4.4 推动监理企业组织升级
监理工具的开发,各项目情况实时在公司指挥大屏上显示,压缩了项目监理部与企业的时空距离。不同项目和项目监理人员工作情况通过信息化系统,更清晰的展现在企业组织面前。带动了监理人员工作方式的转变和能力的提升,项目监理机构人员人员工作标准和岗位职责进一步明晰,监理企业根据项目和人员工作情况,公司可以随时抽调项目进展缓慢的员工支援抢工项目,实现员工统一调配,减少窝工,提高效率,降低了监理工作成本。资料专家远程检查项目资料,确保资料合规。可以调用项目监控,发现现场问题。可以汇集企业项目问题,形成公司质量安全库。可以远程指挥项目监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汇集企业资源,解决项目问题。可以赋能员工,提高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监理工具的使用,提高了监理企业技术含量和资源运用管理能力,使员工个体、项目和企业更有效,企业随着效率不断进步。员工、项目和企业链接在一个网络中,赋能员工、共生共荣,实现组织价值重构。推动企业由传统科层式模式,转变为更能应对项目不确定性、不对称性、复杂性和模糊性的网络复合型模式,改变监理资源应用方式,推动企业组织升级。
005
在项目协同理论指导下的监理工具,不仅仅给监理带来价值,在项目成功中发挥潜在和显现的作用,对监理、项目管理和全过程工程咨询带来方向性和革命性的指引。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的来临。工具的迭代升级,将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信息采集对人的依赖将越来越少;信息标准将逐步统一,不同系统间信息转移和展示将更加便利,人工智能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的加工和处理在更加迅速、更加便捷;监理处于项目信息的基础地带,未来可期,不可掉队!
本文观点仅是个人多年来的思考和研究,有一定的片面性、荒谬性,来源于实践和浅显的思考。大家的批评指正,更有利于该理论的丰富完善!
期待:项目好,监理好。转变为——监理好,项目好!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
[2]百度百科
[3]揭开创新神秘面纱,北京:华文出版社,丁峰.2009年第一版 2015年第二版。
[4]物演通论,王东岳, 1998年中国文联出版社第一版,2009年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中信出版社。
[5]信息化赋能监理企业转型升级——裴家崆小区项目智慧监理汇报, 申长均
[6]协同、项目协同、项目协同服务系统,申长均,《中国建设监理与咨询》,2017年第1期75~78页。
[7]监理工作行为数字化研究,申长均 《建设监理》(ISSN 1007-4104,CN 31-1656/TU) 2020年第2期8~11页。